English

军人作曲家的乡情

——记八一电影制片厂作曲家杜兴成
2000-05-30 来源:光明日报 郑德明 我有话说

“我对家乡感情甚深……”八一电影制片厂作曲家杜兴成如是说。

“他与故乡人心连心”。这是贵州绥阳县许多干部群众对杜兴成的赞语。

杜兴成于1949年5月出生在红军长征经过的革命老区——遵义绥阳洋川镇任大坝村的一户“党员之家”里,是与共和国一起成长的从山洼里走出的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。他曾以《山洼》为题创作了一首歌曲,抒发对故乡的殷殷之情。1989年2月,杜兴成从北京返回乡下老家过春节,县文化局前往拜年,既为其跟踪录像、摄影,又赠送“山洼走出作曲家,诗乡育出栋梁材”的对联,贴在他家的房门上。他无比感激地说:“是绥阳的水土把我养大,是诗乡的文化把我熏陶”,“我一刻也没忘记过绥阳母亲的养育之恩”。

带着故土浓浓的乡情,杜兴成先后在中央民族学院和中央音乐学院学习,应征入伍30年,创作发表过数百件音乐作品。他的成名作《战友之歌》于1979年元月在《解放军歌曲》发表后,唱遍大江南北,获得全军、全国大奖。1985年秋,他调入八一电影制片厂任专业作曲,先后为故事片《草地》、《马贼的妻子》、《彝海结盟》;电视剧《相会在疯人院》、《状元老表》;大型电视系列片《中流砥柱》、《彭德怀》等40多部影视剧(片)作曲,作品多次获国家级奖励。

照杜兴成的话说:“对故乡,我越来越热恋,猛然间发觉我比任何时候都想家。”是的,他对故乡的眷恋,表现在为故乡办的一桩桩实事之中。在全国崭露头角后,他更加艰苦朴素不忘本,注重经常与故乡人保持联系往来,从而加深了友情。他特别留恋当年故乡业余作者之间吃简易“转转饭”的亲密往事。认为大家一起谈诗、写诗,最富有家乡韵味;一同切磋诗艺,最能表白老带新、师帮生的真情。因此近几年每当回绥阳,都和一批作者吃起团结和睦的“转转饭”,以心换心,真诚相待,倾注大量的感情投入。

为促进诗乡的音乐创作,杜兴成邀请省内外一些词作家和作曲家来县里举办音乐讲座。他长期帮助县内作者修改词曲作品,谁要请他谱曲,他从不推诿,至少已为10多名作者的数十首歌词谱曲。退伍军人白光泉写的歌词《送战友》,他修改谱成两种曲子,于1986年分别发表于《解放军报》和《解放军歌曲》;县音乐干部彭燕修谱写的歌曲《今夜搂着月亮睡》,经他润色后,发表于1995年第7期《歌曲》,并自掏腰包录制成音带,被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播放;为了庆祝母校建校60周年,1989年4月,他还自费在北京录制了由他作曲的绥阳中学校歌,以此来表达学子的一片赤诚。

在发展市场经济中,杜兴成为故乡的崛起,更是尽心竭力。绥阳盛产的朝天椒,是全国七大出口名椒之一。为促进辣椒生产,他为郑德明的歌词《采辣椒》谱曲,发表于1998年第一期云南《云岭歌声》。宽阔水原始森林是全省的自然保护区,为开发旅游业,他为吴仲华的歌词《美丽的宽阔水》谱曲,被贵州《苗岭之声》登载。神仙洞文化旅游景点曾载入《贵州省志》和《遵义府志》。1995年,当本县文学、艺术、新闻界文朋诗友自筹资金,在该景点修建“诗乡亭”时,他慷慨解囊,且出资是最多的一个。现这一景点每年有数万游客前往旅游观光。

1996年,绥阳县委、政府为鼓舞全县人民的斗志,树立诗乡形象,加强精神文明建设,指名邀请杜兴成谱写县歌。杜兴成得知后兴奋不已,不要一分报酬,精心修改白光华等人写的《振兴绥阳》、《在这片土地上》等歌词,谱写出4首县歌。他饱含激情地呼唤:“绥阳,我们的母亲!你骄傲的名字,是我们家乡希望的象征。”并由他出面邀请中央乐团演奏,著名歌唱家演唱,中国三环音像出版社出版了一盒《诗乡歌曲集锦》。次年,该县举办“首届诗歌艺术节暨辣椒节”,他不仅为开幕式和晚会谱写歌曲,还相邀军旅著名诗人李瑛等前往,这为“两节”的成功举办是立下汗马功劳的,然而,他从未得过报酬。记得1996年春节,贵州省电视台请他谱写一首歌曲《我是故乡放飞的风筝》,并邀他回来作为春节联欢晚会的嘉宾。活动结束时,导演组给他2000元酬金的领取条,可杜兴成当即就撕得粉碎,他说:“对于家乡,我只能奉献,绝不索取。”

特别值得一提的是,杜兴成对故乡怀有的浓浓乡情,还表现在不惜破费设立文艺奖的无私奉献上。他“为了回报家乡父老的栽培,为了表达对诗乡这片土地的热爱”,从多年辛苦创作的稿费中拿出10万元,于1996年在绥阳设立了“杜兴成文艺奖”这一永久性的奖励基金,以此促进家乡文艺、教育事业的长久发展。第一届重奖了韩述华等6名文学艺术家和2位高考文科状元。此举赢得了颁奖时在座的贺敬之、李瑛、丁国成、杨牧、韦丘、晏明、桑恒昌等100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著名诗人、作家、新闻记者的一致好评。

杜兴成热爱故乡的真情,酽似茶,浓如酒,已浸润在绥阳流蜜的土地上。近年来诗乡文艺创作硕果累累,有近20位作者已加入省、地(市)音乐家协会,这与他辛勤地耕耘与激励密不可分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